轉自:貝殼財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過去幾年來,中國‘新三樣’已成為新的爆款,2023年全年出口總額突破萬億元大關。隨著‘新三樣’產業鏈出海,預計未來二三十年可撬動50萬億至100萬億走出國門,有力支撐其成為與美元比肩的全球貨幣。”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建議政府積極引導,加大政策驅動力度,推動中國“新三樣”產品走出去、產線走出去、技術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服務走出去、EPC走出去,全產業鏈集體走出去,有力支撐並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劉漢元提到,截至2024年底,中國光伏、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市占率分別達到85%、79.8%、70.4%,具備較大的領先優勢。根據彭博新能源測算,為如期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全球總共需投入215萬億美元資金。“新三樣”產業鏈出海過程中,不但能加快發達國家能源轉型步伐,還能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和廣大欠發達國家跨過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一步踏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推動全球能源體係轉型升級。
就具體支持舉措,劉漢元提到,建議政府支持中國企業、中國資本加快出海步伐,在廣大欠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建設新能源項目,為當地打造可再生能源發電基礎設施,既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創造就業機會,拉動經濟增長,又使中國企業拓展了海外市場,獲得合理收益,提升了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雙方互利共贏。“新三樣”產業鏈出海,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力,成為中國積極踐行大國擔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注腳。